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必定需要统一战线、夺取政权后必定要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法宝,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两者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所要求的。
人民政协根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依据统一战线理论而建构。因此,人民政协一开始就创建了一个新的新民主主义的协商范式:政协的组成,即谁来协商——人民大众;政协的主题, 即协商什么——国家大事;协商方式,即如何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时间,即何时协商——决策前协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几乎是同时诞生的。新中国的诞生需要召开新政协、新政协的召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
人民政协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从此,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推动各项社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建立人民政协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必定需要统一战线、夺取政权后必定要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法宝,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两者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所要求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理论成果。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理论而逐步成熟的。从早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主体框架的形成和成熟的标志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等先后20 余年。
特别是《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作,它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它科学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并非单一对象,而且它们的势力很强大很顽固,而无产阶级虽最具先进性但还不够强大。因此,决定着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要运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
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法宝,统一战线理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中国国情结合的典范。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有关于统一战线的论述。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借鉴的实践。
新民主主义理论中的统一战线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和中国当时的国情为基础的,它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在马恩和列宁的统一战线思想里,统一战线是劳动阶级之间的,或者是工人阶级政党之间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统一战线非但是劳动阶级之间的联合,而且也有与非劳动阶级的联合,真正做到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了最广泛的大联合。
根据新民主主义论对革命对象和革命动力的分析,中国必须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为近代中国的国情表明,压迫者即革命的对象多而且力量强大、被压迫者人数多且都有反抗压迫的要求。因此,民主革命就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必须把被压迫者尽可能地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压迫者,即“三座大山”。被压迫者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他们都有反对“三座大山”的要求,这是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行性。
由此,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由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无往而不胜。所以, 毛泽东把它称之为“法宝”之一,并置于“三大法宝”之首。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建立了“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统一战线。为使这样一个统一战线继续下去,而且在组织上形成起来,“必须召集一个包含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省外华侨的代表人物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一个包含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这个组织是“全国人民实现革命大团结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
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就如何建立一个新中国、怎样的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即由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的人民民主的国家,一如既往地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就建立新中国的具体问题进行政治协商,于是就有了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来自民主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五个方面 47个单位的 662人共聚一堂,商定建国大事。
人民政协根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依据统一战线理论而建构。因此,人民政协一开始就创建了一个新的新民主主义的协商范式:政协的组成,即谁来协商——人民大众;政协的主题, 即协商什么——国家大事;协商方式,即如何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时间,即何时协商——决策前协商。
人民政协的成立开辟了中国政治崭新的阶段,特别是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政协本身起着权力机关的作用,对后来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巩固、建立、恢复和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政协就转型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各党派协商机关和实行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民主形式。改革开放后,人民政协再次由具有不同阶级联盟性质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转型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这40年来,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而建的人民政协顺应着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自我完善,在协商民主、民主监督等方面不断创新。在新时期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民政协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人民政协在自身理论、地位、职能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尤其在协商民主、联系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所有这一切,归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近代中国国情的准确的判断。
总之,从人民政协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人民政协在这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和指导下,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者:致公党上海市委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