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党外知识分子?
党外知识分子特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目前知识分子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
2.党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要尊重党外知识分子的劳动和创造,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按照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的要求,积极为党外知识分子从事教育、科研等工作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掌握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和建立必要的载体和渠道,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做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注重发挥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组织的作用,支持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报效祖国。在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统战部门要加强同组织、宣传、教育、科技、民政、人事等部门的协作,并注意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有关人民团体的作用。
3.什么是无党派人士?
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
4.为什么要重视发挥无党派人士的作用?
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无党派人士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的自身优势,鼓励和支持无党派人士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
5.什么是党外代表人士?
党外代表人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特定概念。它是指中共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广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而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一般说,党外代表人士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具有较深造诣或较大影响,有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一定活动能力,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
具体讲,党外代表人士是指已在或拟在县或县以上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司法机关、参事室、文史馆等方面安排的党外人士:已担任或拟担任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宗教团体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等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对象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有关人民团体中的
领导骨干;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贡献的无党派知识分子:行政、司法部门的党外领导干部;民族、宗教界代表人物: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中拥护祖国统一并有一定影响、有一定经济实力或学术造诣较高的代表人士。
6.为什么要建设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当前,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党外人士已经成为统一战线的主体。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及其后备队伍,直接关系到党与党外人士合作的水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关系到统一战线的持续发展。
7.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进步性和代表性相统一,坚持政治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坚持发扬民主、沟通协商。
8.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抓住源头、打好基础,完善机制、推进选拔,努力造就一支能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亲密合作、德才兼备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9.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社会团体领导班子中的党外人士,无党派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加大在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加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人民团体领导班子中的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加强对爱国宗教团体负责人和教职人员的培养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爱国爱港、爱国爱澳代表人士队伍。
10.如何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综合素质?
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理论培训和政治引导,巩固党外代表人士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通过在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以及有关人民团体任职和多岗位交流等形式加强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党外代表人士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引导党外人士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支持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在培训党外人士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学院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11.怎样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
按照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党外人才成长规律,把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工作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培养选拔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后备队伍结构,掌握不同层次的后备队伍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领导班子,按照多于可配备职数的要求建立党外人士后备队伍。要拓宽视野,坚持标准,重点培养,梯次配备,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积极稳妥地开展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继续贯彻执行把一部分优秀人士留在党外的政策规定。
12.如何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任用工作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推进党外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党外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中占有比例和数量的规定,积极选拔优秀党外人士在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并切实保证他们有职有权有责,为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统战部要会商有关部门,负责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的党外候选人的推荐提名工作;加强与组织部门的沟通联系.认真做好党外干部的发现、推荐、培养,并协助组织部门做好考察等工作。在党委决定对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组织部门要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统战部、组织部要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和程序,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做好各级政协常委、委员的推荐提名工作。统战部要对政府参事、文史研究馆馆员的遴选聘任工作加强指导。完善党委及其部门负责人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建立党外代表人士举荐和考察责任制。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1.什么是党外知识分子?
党外知识分子特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目前知识分子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
2.党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要尊重党外知识分子的劳动和创造,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按照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的要求,积极为党外知识分子从事教育、科研等工作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掌握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和建立必要的载体和渠道,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做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注重发挥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组织的作用,支持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报效祖国。在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统战部门要加强同组织、宣传、教育、科技、民政、人事等部门的协作,并注意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有关人民团体的作用。
3.什么是无党派人士?
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
4.为什么要重视发挥无党派人士的作用?
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无党派人士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的自身优势,鼓励和支持无党派人士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
5.什么是党外代表人士?
党外代表人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特定概念。它是指中共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广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而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一般说,党外代表人士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具有较深造诣或较大影响,有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一定活动能力,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
具体讲,党外代表人士是指已在或拟在县或县以上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司法机关、参事室、文史馆等方面安排的党外人士:已担任或拟担任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宗教团体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等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对象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有关人民团体中的
领导骨干;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贡献的无党派知识分子:行政、司法部门的党外领导干部;民族、宗教界代表人物: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中拥护祖国统一并有一定影响、有一定经济实力或学术造诣较高的代表人士。
6.为什么要建设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当前,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党外人士已经成为统一战线的主体。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及其后备队伍,直接关系到党与党外人士合作的水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关系到统一战线的持续发展。
7.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进步性和代表性相统一,坚持政治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坚持发扬民主、沟通协商。
8.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抓住源头、打好基础,完善机制、推进选拔,努力造就一支能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亲密合作、德才兼备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9.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社会团体领导班子中的党外人士,无党派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加大在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加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人民团体领导班子中的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加强对爱国宗教团体负责人和教职人员的培养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爱国爱港、爱国爱澳代表人士队伍。
10.如何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综合素质?
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理论培训和政治引导,巩固党外代表人士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通过在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以及有关人民团体任职和多岗位交流等形式加强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党外代表人士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引导党外人士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支持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在培训党外人士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学院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11.怎样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
按照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党外人才成长规律,把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工作纳人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培养选拔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后备队伍结构,掌握不同层次的后备队伍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领导班子,按照多于可配备职数的要求建立党外人士后备队伍。要拓宽视野,坚持标准,重点培养,梯次配备,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积极稳妥地开展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继续贯彻执行把一部分优秀人士留在党外的政策规定。
12.如何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任用工作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推进党外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党外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中占有比例和数量的规定,积极选拔优秀党外人士在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并切实保证他们有职有权有责,为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统战部要会商有关部门,负责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的党外候选人的推荐提名工作;加强与组织部门的沟通联系.认真做好党外干部的发现、推荐、培养,并协助组织部门做好考察等工作。在党委决定对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组织部门要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统战部、组织部要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和程序,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做好各级政协常委、委员的推荐提名工作。统战部要对政府参事、文史研究馆馆员的遴选聘任工作加强指导。完善党委及其部门负责人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建立党外代表人士举荐和考察责任制。